<noframes id="wmkur"><strong id="wmkur"></strong>

      <source id="wmkur"></source>
      1. 長治市殘疾人聯合會
        地方殘聯動態
        芭蕾舞劇《追尋香格里拉》向近230萬哥倫比亞民眾精彩演繹藏族風情
        發布時間:2023-02-09 08:16
          |  
        閱讀量:
          |  
        作者:
        本站編輯

          近日,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重慶市外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員會攜手哥倫比亞胡里奧·馬里奧·圣多明戈大劇院和重慶芭蕾舞團傾情奉獻的第二場芭蕾舞劇《追尋香格里拉》,再次圈粉近230萬,成為近三年大劇院“歡樂春節”“中國文化月”系列云演出的又一出圈佳作。

          整劇通過聲、光、電等現代舞美科技,藝術呈現了神奇與夢想的西藏風情:神圣的雪域高原、幽深的峽谷瀑布、寧靜的森林湖泊、滿山遍野的花草牛羊、善良好客的純樸藏民……將傳說中令人神往的香格里拉完美呈現在大洋彼岸的觀眾面前。

        空靈曼妙的舞姿、蕩氣回腸的音樂、流光溢彩的舞臺、美輪美奐的藏族及芭蕾舞蹈,帶給了當地觀眾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這是近年來,駐哥使館繼大學文化周等各平臺宣傳《“美麗中國·絕美西藏”》、《今日西藏》等宣傳片后,又一藏情藝術題材巨作,令哥民眾對素有“曠古秘境、絕塵凈域”之美譽的西藏有了新的認識。

        《追尋香格里拉》靈感源自英國作家希爾頓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描述了享盡世間繁華但又飽受現實生活壓力的青年畫家丹青去追尋象征寧靜而安詳的精神高地——香格里拉的動人故事:從小在藏區長大的漢族男孩丹青和姐姐丹曼天性自然。長大后,丹青成為一個著名畫家,可現代都市的物欲橫流令他措手不及,靈感漸失。作為經紀人的丹曼卻樂此不疲,她滿足于畫商的狂熱追求與名利的誘惑。畫展之上,痛苦的丹青借酒消愁喝得大醉,卻偶遇藏族少女卓瑪,這給丹青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動力??僧嬌虆s誣陷卓瑪偷畫,丹曼盛怒之下趕走卓瑪,丹青義無反顧跟隨卓瑪回到了香格里拉。

          在香格里拉,卓瑪的哥哥以及馬幫鄉民給了丹青最熱烈的歡迎和慰藉。星空月下,藏民們燃起篝火,跳起熱巴鼓舞,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景深深感染了丹青。神湖之邊,卓瑪與丹青互訴衷腸、深深相愛。愛情使丹青才思泉涌,佳作頻出。丹曼和畫商一路追來,意欲拆散年輕戀人,執意要帶丹青回城。搶奪之中,冰凍的湖面突然裂開,卓瑪為救丹曼掉入湖中。佳人倏而逝去,徒留丹青獨自哀慟,而丹曼望著自己抱有成見、卻為救自己犧牲性命的卓瑪,悔恨不已……

        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劉軍擔任舞劇總導演,特邀國家一級編劇喻榮軍、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張繼文、中國著名作曲家安棟及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文化大伽共同創作打磨,榮獲2022年度“頂尖舞者”殊榮的李思雨擔綱女主演。2013年5月3日一經首演,一炮走紅,先后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國家藝術基金傳播對外交流推廣項目、重慶市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銀獎等殊榮,應邀赴澳門、新加坡、西班牙、法國等國內外巡演120余場,好評如潮。

        現年75歲的哥藝術家協會主席、有著65年影視及舞臺演藝生涯的著名藝術家貝納格斯盛贊道,該劇在西方傳統芭蕾的優雅細膩中,創造性地融入了藏族文化的熱情奔放,用中西合璧的國際化藝術手法講述當代愛情故事,創意獨樹,向世界藝術展示了中國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與審美價值。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哥大劇院空中劇場節目總監勞拉在選定節目時,被豐富多彩的藏族風情所深深吸引,盛贊該劇為國際與民族、時尚與古典結合的成功典范。她說,這是大劇院空中劇場連續第三年與駐哥使館舉辦“歡樂春節”和國慶等系列“中國文化月”云展演,無論是舞劇《十二生肖》《花木蘭》,芭蕾舞劇《微瀾》《追尋香格里拉》;木偶劇《白雪公主》;雜技劇《小橋流水人家》《3D金箍棒》《錦繡錢塘》;晚會《千年舞韻》《浙江舞韻》;音樂會《浙里有樂》《華樂蘇韻》等,每一場都輕易拿下200多萬點擊量,中國的舞臺藝術令哥倫比亞觀眾如癡如醉,熱盼疫情后中國藝術家能重回大劇院舞臺,讓更多觀眾親眼目睹中國藝術家的風采。

          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文化處

          2023年2月7日

        国内愉拍在线观看
        <noframes id="wmkur"><strong id="wmkur"></strong>

            <source id="wmkur"></source>